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EIGT)2020-2022年度建设运行情况总结

发稿时间:2023-03-08浏览次数:395

  1. 实验室的使命与定位

重点实验室围绕福建省生态产业建设和南平绿色发展布局,面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竹茶中药生物资源等特色产业的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深入开展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以“生态保护与环境评价”“生物资源绿色化利用”“区域环境污染控制”为特色的应用型学科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对外交流,形成了多学科协同创新服务地方产业的特色。

  1. 实验室的总体建设运行情况

20205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厅验收以来,根据建设总体目标和福建省南平市产业发展定位,重点推进了以下建设内容:

2.1 学科建设

通过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相关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有利地促进了学校应用型学科迈上新的台阶:2022年“资源与环境”获批省一流应用型学科,“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生物工程”分别于201920212022年分别获批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环境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级污水处理“1+X”改革试点。基于“四融合”环境生态类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0年,张传海教授领衔的“武夷山脉特色中药材产业化创新团队”获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立项;“武夷山脉多花黄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化应用”获得2021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2112月,武夷山(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水土保持科教园获批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持续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双主体、预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永晶班”合作模式共建的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业实习基地入选2022年福建省大学生就业实习示范基地。生物资源利用专业群核心课程“化工原理”获得省级一流线下课程立项。

2.2学术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重点实验室现有主要研发人员32其中高级职称27人,其中博导1硕导11;具有博士学位24人,1位为台湾博士副教授)。近三年有2名教师晋升正高职称、2位教师晋升副高职称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占总人数的53%;已建成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老中青结合的科研团队。

实验室十分注重学术梯队建设与优秀人才培养,原有固定人员23人,3年新增9人。新增人员中阮承治副教授为跨院系2020年引入,纪占华、郑生猛等2名博士为2020年省组织部引进生,朱德煌、朱笔通博士2020年分别引自中山大学和华侨大学,饶瑞晔、简绍菊、杨自涛和付兴平等4名博士原为依托单位人员经职称和学历提升后近3年加入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同时,也在继续积极引进和内培青年教师,为后续实验室固定成员梯次配置的更迭做好储备。

2.3 科技产出

2020-2022,联合申报各类奖项5项,共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1二等奖1南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

2020-2022固定成员获得国家级项目2项,和南平市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1项,横向项目10项,自主研发项目3项,合计获得合同经费2644.5万元。实现产业化成果转化5项,技术转让5项,完成技术咨询与服务4项。

2020-2022,授权发明专利48实用新型专利10项,申请各类专利54;发表学术论文198篇,其中SCI论文54篇,其中新增固定成员杨自涛、付兴平博士分别中科院一区TOP期刊论文1篇;为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问题39个,联合企业发布标准2项。

2.4 实验室条件建设

2020-2022投入97万元在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屏山8号科技楼二楼实验室进行内外部环境改造升级,新增电化学储能和竹炭电极材料实验室及竹材料检测平台2个方向实验室;在一楼新增改造竹材精炼重组及分级利用实验室和竹生物质精深加工实验室2个方向实验室(1)。

2020-2022年,设备投入823万元,利用2022年底的国家贴息贷款政策额外增加1360万,合计2183万元。购置了一批场发射扫描电镜、FTIR红外光谱仪、四级杆质谱仪(气/液)、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离子色谱仪、接触角测量仪、全自动光电催化流动反应系统、微流体纺丝机、光电化学测试系统、液相色谱仪、生物3D打印、转矩流变仪(混炼机组、挤出成形机组)、电化学工作站、微波消解仪、高通量加压流体萃取仪、高通量真空平行浓缩仪、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荧光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万能试验机、热压机等大型精密仪器

1. 新改造实验室

2.5 对外交流与开放运行

202010月,第二十届福建省科协年会专项活动,“竹产业协同创新与绿色发展论坛”在武夷山市举行。本次论坛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竹产业协会、南平市人民政府主办,重点实验室等承办。此次论坛汇集了来自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科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等20所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福建和其昌竹业有限公司、福人集团森林工业有限公司等省内20多家龙头企业的代表,各县市(区)科协和林业主管部门的代表,共计108人。此次会议为南平市规划了竹生态与竹基产业链构建新模式,以及提供了竹生态价值实现、竹产业绿色发展新途径。

202010月,福建省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成立大会暨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武夷山召开。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吴承祯教授、尹应武教授、吴良如研究员、李延军教授等专家及协同创新中心各企业单位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2)。会议强调,将继续完善和探索协同创新机制和体系,促进南平及福建竹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 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成立大会暨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3年间,重点实验室林皓教授前往福建农林大学访学,杨小炳副教授前往浙江大学做博士后赵升云、张传海、武广珩等教师前往武汉、西宁、福州等地参加各类学术会议6次;邀请南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来我室交流。同时利用区域优势,继续加强与港澳台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每年省港澳台办人员均会到重点实验室就香港青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实习计划实施调研。

此外,3年共立项15个开放课题,合计拨付30万资金;项目负责人来自广东、浙江、四川、重庆、江西、江苏、湖北、山东、云南、广西以及我省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和福建工程学院等高校,提升了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加大了影响辐射范围。

  1.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承担课题情况

3.1 生态保护与环境效应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开展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种质数据库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境因子与生态健康效应研究;闽江上游水土环境污染监测、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生态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与循环经济研究等方面研究;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和生态产品价值业务化核算技术构建生态茶园水土保持与修复治理。

本方向团队深入开展环境质量与评价系列研究,目前承担在研项目14项。获得发明专利创业成果奖1项,发表论文论文30余篇,其中生态学院等T1/T2高质量发表中文论文5篇,SCI/EI收录7篇,编写著作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

其中,主要承担的课题与成果包括:

1获得自然资源部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项目的“南平市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和生态产品价值业务化核算技术构建”子项目,合同经费310万元,是我室积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举措。

2“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沼液智能化施用技术设备研发推广”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这是我省唯一入选项目。

3202112月,武夷山(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水土保持科教园获批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园区确立生态立茶宗旨,做好生态景观茶产业文章,示范推广“一花一草一木”茶园土壤修复与景观新模式,提升示范区茶园水土保持能力和土壤有机肥含量以及微生物种群数量,提高示范区茶园生态经济效益,为我省茶区探索生态建设提升经济效益新思路新模式,促进乡村振兴。

420201012日,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在线发表了我室郑茂钟博士研究论文。通过同步辐射扫描技术揭示了有机砷和无机砷的污染对水稻籽粒中铁 (Fe)、锰 (Mn)、铜 (Cu)、锌 (Zn)、镍 (Ni)、氮(N)、硫(S)含量和分布的影响,为砷污染下的水稻矿质元素平衡及其对人体健康可能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3.2 茶与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主要开展茶与药用植物资源筛选与评价、种质保护与信息数据库平台建设;中药材种苗繁育及规范化种植及其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及其物质基础研树种质特色遗传资源挖掘与品质提升机制研究;生态茶园微生物与茶树品质间的互作研究

本方向团队专注于茶、黄精等特色植物资源的研究,目前承担在研项目13项。该方向成果获20192021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拥有省级创新团队1个,发表论文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其中,主要承担的课题与成果包括:

1围绕武夷山脉多花黄精种质资源开展协同创新研究,构建区域多花黄精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武夷山脉多花黄精种质资源保育利用和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多花黄精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创制,并在多地推广产生巨大效益。因此荣获2021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针对茶叶功能成分保健功效与深加工综合利用等产业技术难题,开展了功能成分提取技术、药理学、产品开发等研究,经多年协同攻关,创建了茶叶保健功效产业化应用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荣获2019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张见明高级农艺师本年度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服务团成员到南平市政和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挂职科技副局长,打造了中国白茶城-东峰-稻香-江上沿线茶果蔬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示范带,创建了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可推广的科特派示范点,助力了乡村振兴。

3.3 竹生物质资源绿色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主要围绕闽北丰富竹资源及加工剩余物,开展清洁生产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集成技术,开发绿色肥料、无醛生物胶粘剂、高密度竹纤维板、竹胶板、可降解材料等系列竹产业链产品,推进产业化应用。

本方向跨院系团队专注于竹生物质全价开发和高附加值利用的研究,目前承担在研项目13项。该方向拥有省级创新团队1个,发表论文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篇,软件著作权5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出版专著1本。

其中,主要承担的课题与成果包括:

1“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经福建省教育厅评估,获得中期考核通过。自组建以来,先后吸引4所高校和10家企业加入,围绕竹生态产业链上不同节点关键技术和人才培养进行联合攻关,承接了“生物基胶粘剂开发及其在高弹性模量竹集装箱底板应用与产业化”、“高强竹基复合材料定向拆解重构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示范”、“弧形竹片高效制备及其无裂纹展平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和“原竹高效利用智能加工技术研究及本态竹板系列产品开发与推广”等竹生态产业链关键节点新技术新产品,构建了竹林生态培育、竹资源高效利用循环经济创新链,在合作企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58187万元,新增利润4249万元。在合作企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58187万元,新增利润4249万元。

2为竹材加工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咨询与培训服务350余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服务效益。在武夷山市上梅、兴田、星村、五夫、吴屯等推进毛竹林生态经营、定向培育和竹基水溶肥示范试验地200亩,提升竹林生态体系潜力和生态价值实现,同时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在武夷山正山茶业生态茶园、武夷山洋庄乡生态竹林基地、政和县东峰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和村菇农业种植基地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农业绿色高效生产。

3.4 新能源功能材料研发

 主要开展新型电化学高性能储能材料研究制备、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环境友好功能材料开发、竹塑复合材料竹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竹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等方面研究以及相关产品与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本方向团队立足竹新材料研究,结合电化学开展新能源电池电极和电容材料研发。目前承担在研项目11项。获得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论文30余篇,其中中科院1TOP SCI/EI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24项。

其中,主要承担的课题包括:

1采用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竹纤维碳基材料孔隙结构的精准调控,构建高储能特性的竹纤维储能器件这条主线开展研究工作。揭示了不同活化参数下竹纤维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及形成机理,建立孔隙结构的定向调控方案,实现孔隙结构的精准调控,突破现有研究仅采用单一孔类型的技术方法。采用聚苯胺和金属镍作为活性物质,电化学沉积至竹纤维内部,破解了竹纤维导电性低的卡脖子问题,以离子传输动力学为科学本质,揭示孔隙结构、离子传输动力学以及电化学行为三者之间的构效机制,为竹纤维孔隙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科学而有效的快速评价手段。

2竹独特的孔洞结构可以为有机物转化到多孔碳提供模板骨架,形成为三维分级多孔碳,并进一步通过水热沉淀法法制备竹基炭/MnO2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应用

3利用资源优势制备竹纤维素微晶,同时复配自主研发新型生物质聚磷酸酯类阻燃剂并应用于PLA阻燃改性,制备兼具全降解阻燃和良好力学性能的PLA复合材料,拓宽材料的应用领域,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1. 实验室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及其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4.1 武夷山脉多花黄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化应用

该成果是由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联合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邵武市旭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邵武市南武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福建和平古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协同单位共同组织实施,获得2021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重点围绕武夷山脉多花黄精种质资源评价、良种选育、规范化栽培以及产品开发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

1)培育出多花黄精“一株多芽”优良新品系,建立了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建成多花黄精良种繁育基地262亩,年种苗供应能力达到370万株。20196月,团队致力建设的邵武市多花黄精良种繁育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农种发[2019]1号)。

2)研究和建立了多花黄精林下规范化栽培技术模式,解决了闽北地区多花黄精栽培生产中存在的“种植模式不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瓶颈问题。在项目核心区建成示范栽培基地300亩,并在光泽、顺昌、建瓯等周边县市辐射推广。

3)构建了开展多花黄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的DNA分子标记方法,将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应用于多花黄精多糖类、黄酮类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并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建立了多花黄精活性成分分析和质量评价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4)开发出以多花黄精为主料的健康产品共24种,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黄精配制酒通过了福建省食品安全Q/SXSK 0001S-2019企业标准备案,黄精面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SC)并通过GB/T 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规模化生产上市。

5)组建了福建省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武夷山脉多花黄精产业化科技服务团队”,立项建设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武夷山脉特色中药材产业化创新团队”,积极为闽北山区多花黄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助推产业科技进步。

6)加强多花黄精产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建成“农民田间学校”,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人数800人次,并开展网络培训达3700余人次。带动企业22家并组建了区域多花黄精产业发展联盟,种植农户约2700户(其中贫困户217户),推广栽培2.1万亩,带动企业和种植农户增产增收。

4.2 茶叶功能成分保健效应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该成果是由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联合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大学、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中医药大学和杭州英仕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协同单位共同组织实施,获得201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本项目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茶叶干燥工序,与冷冻茶和烘干茶比较,香气品质明显提升,表明低温、真空有利于茶叶干燥过程中香气品质的提升。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套茶叶加工余香回收设备,创新提出茶叶低温变压真空干燥技术及在干燥后期余香回收富集技术,在其干燥过程中加入萃取模块收集香气类成分得到茶叶香精油,并且开发了一套香精油收集提取装置。基于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快速无损鉴别不同产地闽北水仙茶的方法,该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灵敏度高,为茶叶香气分析及产地溯源提供了新方法。基于香气抗抑郁及护肤研究结果,建立一套香熏辅疗系统。

2)本项目研制了茶口服片(茶黄素+茶多酚+C)、乌龙茶爽含片、茶味花生牛轧糖、蜂蜜茶醋饮料、乌龙茶洗发皂、大红袍茶面膜、防晒酸等系列新产品10个,并将茶叶加工副产物茶梗制作成枕头、墙纸等。为此配套制定了国家标准2个,企业标准6个,申请并取得专利授权7件、实用新型2件,并建立了相应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开发推广体系。成果在福建、浙江等省进行产业化应用推广,新增产值2.6055亿元,增收节支6583万元。系统化的基础科研及成果转化工作锻炼出一支高效的队伍,培养了正副高3人,博硕士28人。

3)项目组主编出版的《茶与健康》、《茶的综合利用》等著作,被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等多所大学设为茶学专业课,培训了近万名学生。依托乌龙茶协同创新中心先进仪器设备和骨干教师,为地方政府、茶企举办涉茶培训班12期,技术培训2150人(次)。

4)基础科研揭示了茶叶所蕴含的健康因子,《茶与养生》等科普读物培育了消费者对茶叶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茶产品,使消费者不仅可以喝茶、还可以吃茶、用茶;而且茶梗等资源被开发成墙纸、枕头等,促成了茶资源的全价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旺盛的需求推动茶产业良性发展,也使得包括茶农在内的茶产业从业人员受益。从烟云渺渺的茶山到紧张有序的实验室里的茶人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4.3 乌龙茶种质资源、种植环境对其特征品质的影响研究及应用与推广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福建省是其主产地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茶叶的需求量及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茶树种质资源、种植环境是茶树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基础。本项目集遗传、选育、栽培、生理、生态和农技推广等多个学科的科研力量,以乌龙茶优质栽培为核心,主要成果如下:

1)发现了特异种质岭下兰

本项目收集84种乌龙茶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叶片品质分析,发现岭下兰茶树叶片茶氨酸含量达到2.2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同时,将84种种质资源分成六大类群,揭示了乌龙茶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发现岭下兰与肉桂遗传相似系数高达到0.88,可能具有一致的种植环境适应性,为特异品种岭下兰的推广种植提供基础。

2)提出了以鲜爽度指数和脱氢芳樟醇指数为乌龙茶的特征品质指标

以武夷山不同区域的御茶园(正岩)、龟岩(半岩)、旗山(洲茶)三个具有政府资质的茶树种质资源圃中的大红袍、水仙、肉桂为研究对象,提出“减氮控磷补钾,增加有机质”为管理措施的茶园土壤管理方法,提出以茶氨酸为参考的鲜爽度指数和以脱氢芳樟醇为参考的脱氢芳樟醇指数以鉴别不同岩区茶青品质,为乌龙茶的种植生产、茶园管理和品质评鉴,提供科学依据。

3)揭示了植茶年限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机制

为提升洲茶区茶青品质,以洲茶区不同植茶年限的肉桂茶树为研究对象,发现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土壤理化指标改变,土壤自毒物质34-二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显著增加,茶苗叶片光合指标与茶青品质指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丰度特别是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呈现下降趋势,根际土壤酶活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明确了各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控作用,为茶园土壤退化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4)开发了乌龙茶茶园土壤修复技术

设计采用5种复合肥与有机肥不同配比施肥模式对高龄肉桂茶园(28年)施肥处理,结果表明经T3(复合肥30kg,有机肥150kg)施肥处理的茶园土壤自毒物质得到有效控制,土壤肥力合理均衡,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丰度得到有效改善,土壤酶活性增强。T3处理的茶青品质指标显著提升,以茶氨酸为参考的鲜爽度指数(茶氨酸占18个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和以脱氢芳樟醇为参考的脱氢芳樟醇指数(脱氢芳樟醇与萜类物质总量的比值)均为T3最高。

5)乌龙茶茶园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及特异品种推广应用

上述土壤修复技术在武夷山5个茶企茶园进行推广使用,且高茶氨酸含量的特异品种岭下兰也在这些茶园推广种植,获得土壤和茶树品种的累加效应,使茶叶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合计推广面积达2万亩。各茶企将品质提升的茶叶做成了系列产品,近3年新增产值6825万元,新增利税2676.56万元。期间,培训涉茶人员8场次,500余人。

4.4 南平市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和生态产品价值业务化核算技术构建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江源头,自然资源富集、生态本底良好,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2021425日,自然资源部批复南平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南平市成为全国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级市。

为深度参与相关试点工作,在南平市自然资源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室于2022年主持开展了南平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咨询项目--《南平市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和生态产品价值业务化核算技术构建》的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南平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指南、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竹茶水先行行动方案等8项子课题。组建了以环境生态类学科为主的项目科研团队,邀请了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地质测绘院等单位专家联合攻关,通过现场实地考察、部门调研交流、产业数据研究等方式对南平市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分析和创新,现场调研累计达150余人次,足迹遍布南平市10个县(市、区)。

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旭院士、中国工程院郝吉明院士、吴丰昌院士等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并审阅了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对项目进行了点评和质询,充分肯定了各项研究成果,认为该项目思路清晰,体系完整,资料详实,技术方法正确,研究内容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研究成果进一步夯实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贡献南平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践行“两山理念提供示范和借鉴。

3. 《南平市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和生态产品价值业务化核算技术构建》评审意见

4.5 生物基胶粘剂复合增强及在高弹性模量竹胶板应用关键技术

该成果是由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厦门大学、福建和其昌竹业有限公司、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等协同单位共同完成。成功开发了利用生物基胶粘剂、竹纤维、木质素、聚烯烃材料复合物的热流动性,充实孔隙提高结构单元间的结合力、致密性和弹塑性,开辟了高弹性模量竹基复合新材料新途径,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首创了SO3/DCE磺化、取代制备水溶性无甲醛生物基产品新体系。该体系以竹材加工剩余物为原料,制备了纤维素硫酸酯盐和木质素磺酸盐为主要大分子成分的水溶性生物基产品,通过自身组合及其与改性乳液、纳米钙盐、锌盐等复合形成多元网状交联弹性体系制备的竹胶板弹性模量达到10000 MPa

2)发明了用于粘结复合板材的聚烯烃胶膜胶合体系。该体系用于复合板材制备过程中的粘结,对粘结前复合板材的含水率要求低,有助于缩短复合板材制备过程中烘胶时间降低能耗成本,提高板材的弹性模量。磷铝无甲醛胶粘剂有助于增加内结合强度,提升板板材阻燃和防霉性能。

3)开发了具有定向结构的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结构体系。该体系中间层为定向结构板,中间层两侧为对称结构,中间层两侧由内向外依次为横向单板层、竹帘层、次外层和装饰层,中间层、横向单板层、竹帘层和次外层通过胶粘层连接,使用浸胶或喷胶的树脂膜代替酚醛树脂胶,板材较传统结构的弹性模量提高了30%

4)实现了高弹性模量竹胶板关键技术集成和工业化生产。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制定中国林学会团队标准1个;发表论文6篇,出版专著1部;完成了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开发了生物基复合改性胶粘剂及高弹性模量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并实现工业化生产,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55838万元,新增利润393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6 原竹高效利用智能加工技术研究及本态竹板系列产品开发与推广

该成果是由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联合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协同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立足竹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将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运用到原竹的精加工艺中,研究开发了原竹特性及分类分等标准、原竹智能分切和高效开片、异型竹片精准快速精铣、高效竹板自动拼板关键技术及设备,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

1)系统研究了毛竹生态生长特性,原竹纤维形态、竹材干缩性、抗弯性能等特性分析,以及竹资源高效利用分类分等研究,根据毛竹的原态自然特性进行分选、分类,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等级高效制备弧形竹片单元,建立了《原竹材料利用率试验方法》企业标准竹材利用率由优传统工艺的35%提升到63%

2将“标准化制造”的理念,贯穿毛竹的分选、截断、分类处置开发发了智能化设备3套(包括智能截断设备1套、竹段开片设备1套、竹片精铣设备1套);研究开发新产品3项,并申请获得了2项软件著作权(产品拆单软件软件/2021SR1882389和产品一码到底可视化信息系统/2021SR1912377),初步建立了智能化、标准化的竹产品加工示范模式,实现原竹资源的节能、节材和高效利用。

3开展弧形竹片的软化展平等技术,推动传统竹材加工标准化连续化生产承担了“弧形竹片高效制备及其无裂纹展平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已申请《一种竹材展平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等发明专利2件,取得竹条缺陷检测系统竹筒轮廓内外径检测系统5项软件著作权,并发表SCI论文3篇。

4项目实施期内,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共通过项目技术成果应用,累计新增产值2349.3万元,新增利润351.73万元,新增税金152.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研究技术已经在福建新创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和福建锦尊竹业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推广运用,有效推进了原竹高效利用智能加工及本态系列产品开发进程。

4.7 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创新与价格体系构建及应用

该成果是由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联合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农林大学协同单位共同组织实施。针对不同森林类别创新资产评估技术,探索林地分等定级技术与基准地价评估技术,构建与分等定级结果有关的林地和林木价格体系,探讨价格体系在森林资源资产经济价值估算中的应用,以期能进一步提升评估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为资产评估工作和森林资源资产分等定级及价格评估制度提供技术支持,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

1)改进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技术。将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加权TOPSIS法引入到市场法中,杜绝市场法评估过程中参照案例权重取简单平均值的不合理现象;采用哑变量方法建立了以立地质量等级为哑变量、以蓄积量和间隔期为辅助变量的天然异龄林蓄积生长率和蓄积量预估模型,解决了天然林评估中年龄不易确定的问题;引入模拟计算法模拟林分采伐和生长,确定林分价格最高的合理采伐量。

2)创新林木资产价格评估技术体系。构建了乔木林林木可变参数基准价模型,实现了重置成本法、收获现值法和市场价倒算法估价结果的相容;提出林木基准价估价技术体系,包括市场比较法、现行立木价法(市场价倒算法)、皆伐收获现值法、择伐收获现值法、渐伐收获现值法、连年收获现值法、定期收获现值法、年均收获现值法、重置成本法、基准立木价调整法,完善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技术体系。

3)创新林地资产价格评估技术体系。提出一种林地收益价拓展模型,探讨了新模型在n取不同年龄下变化模式及适用性,解决了现有林地期望价法在评估现实林分具有蓄积量的森林时未考虑本轮伐期末收益的问题,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适用于乔木林地(含天然异龄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以及经济林地的价格评估。

4)系统地开展森林资源“等—级—价”体系建设研究。构建林地分等定级指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确定分等各评价因素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定级各评价因素的权重,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林地等级,采用加权求和方法确定分等定级指数;结合分等定级结果,开展了林地基准地价和林木基准价研究,构建用材林、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等林地和林木价格模型体系。成果首次从政府角度考虑林地分等定级及价格评估,在实践方面具有创新性

5.实验室主任在实验室建设运行中的综合表现

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学术委员会指导的主任负责制,主任是吴承祯教授(兼职),负责重点实验室全面工作:

1根据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术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与课题组负责人协商制定长远建设规划和发展战略学术委员会同意:推动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练特色攻关方向,2020年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强化聚焦福建省南平市的竹产业发展定位,积极培育重大科研项目2022年调整生物医学纳米传感技术开发方向改为新能源材料研发方向,更加聚焦地方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

2主持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负责管理机构、组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研究制定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设有常务副主任郑细鸣教授(兼职)和副主任赵升云教授(专职),秘书为武广珩副教授(专职)。同时,实验室配备技术人员2名:刘俊绍(专职)和杨为森(专职),分工负责公共平台仪器的使用、培训、维修与保养、资产管理、卫生与安全,协助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保障工作,对接相应的PI团队。

3坚持人才战略,建立“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考核与评价制度”,2019年和2020年分别立项“竹资源创新利用”和“武夷山脉特色种药材产业化”2个省级创新团队,同时引进2名闽江学者和6名博士,培养在职获得博士学位3人。

4承担“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央引导地方项目,多元化争取科研经费和建设经费,积极推动“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落地和产生实效,建设生态竹林示范面积100亩,推广面积达10万亩。

5组织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南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教授进行交流构建和谐进取的实验室科研创新文化

6.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的水平和作用

1生态保护与环境效应研究方向带头人:吴承祯教授

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森林经营学和森林生态学等领域研究工作,对数量森林经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育学及表稀濒危植物生态学等开展了创新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学科专项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

2茶与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向带头人:张传海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高校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生物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享受南平市政府津贴,荣获南平市“名师”称号。主持“武夷山脉特色中药材种质活体基因库构建与种源开发利用、“闽北特色中药材栽培关键技术在产业扶贫中的应用示范与推广”“闽北区域多花黄精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多花黄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和省级教研教改项目15项,主持横向课题6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教材2部。20202021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福建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3竹生物质资源绿色化技术开发与应用方向带头人:赵升云教授

6·18协同创新研究院竹产业建瓯分院智库专家,福建省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小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林产加工及竹木资源绿色利用,主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竹纤维素微晶改性PLA全降解阻燃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福建省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高强竹基复合材料定向拆解重构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示范”、南平市资源化学产业科技创新联合项目“弧形竹片高效制备及其无裂纹展平关键技术研 究与产业化”等项目20余项。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通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篇,授权发明专利8件。先后获“高校服务海西优秀产学研研合作项目奖”“第九届国际发明专利展览会铜奖”。

4新能源材料研发方向带头人:郑细鸣教授

现任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副校长,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生物与化学工程专业协作会副理事长,绿色化工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化工学报》通讯评审专家,福建省竹资源创新利用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方向负责人。主要从事材料表面工程及分离技术研究,在《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高分子学报》、《化工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40其中SCI/EI收录20篇。主持“惰性高分子膜表面二维连续ZIF-8的原位诱导构建及其锂离子分离性能”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地厅级项目4项、校企合作项目1项、省级教改攻关项目1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1项。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南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高校服务海西产学研优秀合作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被授予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南平市十大杰出青年、南平市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7.实验室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引进情况

2020年引进湖北大学陈守文教授和天津大学赵永男教授2位闽江学者;新增郑生猛、纪占华等2位省组认定的博士引进生,以及朱德煌吴振增、周琰、斌、徐晶、朱笔通、蔡政汉、庄标榕、郑新、陈培济、吴若桢等11位博士。加快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学术骨干:胡家朋、林皓和李灵等3位教授,武广珩、简绍菊、刘淑琼、叶宏萌、胡永乐和饶瑞晔等6位副教授;杨自涛、吴方棣、胡永乐、付兴平和刘淑琼等5位在职教师培养获得博士学位逐步纳入后续培养计划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的联合培养,注重提高本科生、研究生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建设期内,联合培养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4名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在实验室开展硕博论文研究。2021年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赵升云教授指导的《“竹之源”生物基营养肥:竹加工剩余物全价利用全球引领者》荣获省赛青旅赛道金奖、国赛铜奖,《壹股清醛:竹之源无甲醛胶粘剂》荣获高教主赛道省级铜奖,赵升云教授本人荣获第七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8.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活动情况和作用

202011月,因疫情原因学术委员会委员线上审议并完成了2020年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评审,根据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评审设立了3个针对生物基材料的开放基金课题,拨付6万资金。同时,也对2017年度的开放基金项目进行审核验收。

2021720日,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学术委员会换届暨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选举出了15名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并推选杜民教授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杜民教授、尹应武教授、任宇红教授、袁旭音教授、何欢教授、陈守文教授、苗志伟教授、陈文通教授、赵升云教授、李国平教授、张传海教授,以及特邀专家南开大学周卫红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了《2020年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情况工作汇报》,委员们就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的特色凝练、科研人才队伍的培养、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和代表性成果奖项的策划筹备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委员们也对重点实验室的下一年度重点建设任务给出了操作性强、延续性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建议继续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围绕学科方向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再上新台阶。

根据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会议完成了2021年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评审工作,设立了6个与重点实验室结合紧密的开放基金项目。同时,也对2018年度和20162017年度延期结题的开放基金项目进行审核验收。

20229月,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员通过线上评审,完成了2022年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评审。根据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共设立6个的开放基金课题,拨付12万资金,项目负责人来自浙江、江苏、四川、重庆、江西以及我省兄弟院校高校,辐射影响日益扩大。同时,委员会审议通过了5项开放课题结题申请。

  1. 实验室财务管理、收支状况及实验室运行经费的使用情况

重点实验室的财务管理,按照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实施细则和依托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定执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2020-2023年合计投入:采购各类仪器设备所用经费823万元,基建经费97万元用于实验室改造,实验室专项运行经费108万元,以及额外1360万元设备采购费用。其中:

12020年重点实验室经费情况:改善实验室条件和新增电化学实验室支出50万元;购置实验室所需研究仪器设备支出235万元用于实验室日常管理和运行、学术会议和开放课题等专项运行经费支出35万元。

22021年重点实验室经费情况:改造竹炭电极材料实验室及竹材料检测平台支出35万元;购置实验室所需研究仪器设备支出283万元用于实验室日常管理和运行、学术会议和开放课题等专项运行经费支出33万元。

32022年重点实验室经费情况:改善竹精深加工等实验室条件支出12万元;购置实验室所需研究仪器设备支出305万元用于实验室日常管理和运行、学术会议和开放课题等专项运行经费支出40万元。

4利用贴息贷款政策,2022年底完成1360万元设备的招标和订立采购合同,将于2023逐步完成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

10.实验室为企业及社会服务的措施和成效

落实《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服务南平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精神,推进与南平市创新驱动发展深度融合,紧紧围绕南平市绿色发展行动纲要、“3+4+5”产业集群和“五个一”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参与南平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业绿色发展,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1)服务竹产业: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6·18协同创新研究院竹产业(建瓯)分院、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福建和其昌竹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福建华宇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明良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福人集团森林工业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元力活性炭有限公司、福建省庄禾竹业有限公司、福建双羿竹木发展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组成,主要围绕竹产业重大技术需求,组织汇聚创新资源,凝练创新方向,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及服务平台,推进协同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以及各类资源开放共享等工作。

2服务茶产业: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建立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武夷茶学院和茶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武夷星等龙头茶企,围绕中国乌龙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进行研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共同开展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聚焦乌龙茶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创新利用、乌龙茶保健功效分子机制与深加工产品研发,不断为茶企提供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成果,为企业培养和培训更多专业人才,促进南平市茶产业转型升级。

3服务中医药产业:聚焦闽北地区黄精、厚朴等特色中药材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技术,以武夷山脉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多花黄精等特色中药材良种选育与规范化栽培等科技项目为纽带,着重开展活性成分研究与功能性产品研发,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实施成果在邵武、武夷山等地集成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效果。

4)服务资源化学产业根据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和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依托我校的科技与技术力量,研究院将在资源化学领域联合省内外专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育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平台。市科技局、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相关县级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同设立“南平市科技特派员资源化学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每年筹集资金1500万元,用于支持南平市资源化学创新发展或资源化学领域企业提出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已完成20202021年度两批次项目共34项。

5服务生物产业联合区域内龙头企业组建生物产业学院联盟,合作创办现代生物产业学院,是积极探索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需求;是对接南平市十四五期间林产工业千亿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百亿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需求;是推动竹木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的迫切需求。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初步形成具有一流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和应用型重点学科的特色学科专业群,面向区域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诸多领域。3年间培养本科生916人,毕业生到本行业(领域)就业的比例分别为:63.32%64.31%57.12%;在校期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项,其中国家级12项。学生参加各类“双创竞赛”人数占68.2%;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1项,获奖人数159人。在第七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有4支队伍分别获得省赛金奖1项、铜奖3项。

6)服务流域生态保护通过与南平市河长办共建河湖研究院,建立定期沟通制度,组织和承办河湖讲坛及河长制相关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河湖讲坛并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师生和相关人员开展水土保持、河流健康水质检测等公益科研,为河湖水质健康提供技术支撑;以水文化建设为载体,充分调动资源,运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技术优势,安排专门教师参与河湖长制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应用、平台应用推广、水利实训建设、水利文化宣传等社会服务工作,助推河湖长制工作更上一层楼。

7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以入选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为契机,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产学研合作,出台鼓励成果转化的系列政策,建成技术转移中心,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开展成果转移转化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较好成效。同时,将继续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的实施路径,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规范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工作流程,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引导产出一批原创高质量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8服务对外交流:依托实验室建立的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香港青年研修基地,20196月第一次联合国家公园承接了“香港青年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实习计划”,该计划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香港海洋公园、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开展的香港大学生在闽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药用植物开发、茶品研究。尽管由于疫情等原因近年来未能二次成行,但每年省港澳台办相关领导均会到重点实验室就香港青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实习计划实施进行调研。

11.实验室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

1)高层次科研团队建设不均衡

近年来实验室不断加强引进和培养力度,中青年博士比例整体上不断提高,但学科领军人才引进困难(目前仅有1名国家级人才)另外,进而出现国家级项目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和技术成果缺乏;同时,引进博士的学科方向不够均衡,环境生态等基础方向的博士比例较高,但资源利用等工科类博士引进较困难,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方向团队人员扩大和引进学科人才力度的不断加大,硬件基础条件和软件管理能力的不足将逐步显现,省级以上重点平台场所空间不足,青年博士团队没有专属的科研实验室,成为制约实验室发展的瓶颈。

3)开放合作与交流有待加强

科研组织形式较为单一,跨学科、跨院系、跨校际等的攻关大项目的科研组织尚未有效形成和运行。2020-2022年受到疫情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验室成员参与国内外会议、成员出访与海内外同行交流停顿,需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交流,重新建立和开辟沟通渠道。同时,需补齐科普建设短板,开展生态文明和科学家精神的宣传报道,推动重点实验室成为区域科普基地,构建新时代科普生态。

12.实验室建设、发展设想和研究工作思路与计划

1)对标一流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培育重大科研项目

聚焦生态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方向,围绕国家公园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流域环境监测及大数据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毛竹林生态培育及其加工利用中“碳中和”示范基础研究,以及竹和茶资源、药用资源等深度加工与循环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开发等重点领域项目研发,产出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促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落地,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2聚焦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提高有组织科研能力

围绕福建省生态产业建设和南平绿色发展目标,加强与省内外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合作,加强与茶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合作,积极开展茶等装备现代技术创新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打通跨院系、跨学科壁垒,创建平台共建、创新资源共享、人员互聘机制,促进标志性成果产出,提高服务团队的能力本领,积极培育一流科技创新团队,塑造学院服务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新优势。

3落实成果转化试点,积极争取特色标志成果落地

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科研平台软硬件条件的内涵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4个特色方向团队和课题组实验室同时积极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验室课题组人员进一步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不断提升建设水平,以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团队支撑一流绿色学科建设,推动实施有组织科研,服务地方绿色经济绿色产业发展。

4实施“人才强室”战略,注重人才梯次队伍配置建设

着重引进3-5名,与本重点实验室“十五”发展规划相近学科的高端人才。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博士科研主力军,创造条件积极培养年轻科技人才,加强以青年教师、博士后为核心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创建一流学科团队,推进应用型学科建设。加强以本科生、硕士生为主的高素质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形成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合理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产业技术人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