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标准 凸显新特色 全力推进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果丰硕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11-10浏览次数:347

2018年以来,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校园创建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高校文明校园创建“六个好”标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强化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优化校园环境、抓好阵地管理,着力提升师生文明素质,深入持久全方位抓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实效持续提升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新思想“大学习”、“大宣讲”等活动,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运用“学习强国”等平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和中共党史读书社入选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入选福建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履行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五大行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选聘、培养、培训、考核、评价、保障、管理各个环节建设。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推动“朱子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课程进课堂,探索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格局。实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职称单列,建立激励机制,落实专项补贴,两支队伍均已按规定配备到位。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进行“四史”教育,广泛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等活动。举办优秀校友廖俊波先进事迹报告会、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表彰暨报告会,劳动模范、金牌工人进校园宣讲等活动。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开展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按照要求配备专职教师。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打造“三下乡”、“校村(居)共建”、“七彩课堂”等社会实践品牌活动。学校获得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和产教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等称号。

二、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发展核心作用持续增强

校领导班子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三四八”机制,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修订完善校党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及二级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议事规则,形成较完善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把党性锻炼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实现二级党委和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完善教工支部“双带头人”建设。教务与规划评建党支部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推进会成果展,2个二级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0个党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落深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每年开展党纪法规学习教育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集中整治四风问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完善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因私事出国(境)和社团兼职管理等制度。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1+X”督查机制成立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和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内涵建设,实施服务南平绿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应用型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学校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省示范性应用型高校 2018—2020 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第四届“清海杯——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

三、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素质持续提高

明确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培养首位,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出台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四有”好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等文件,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和监督,完善师德激励与惩处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人才考核的第一标准,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通过师德培训、师德师风大讨论,加强师德激励与惩处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提高树立良好师德的自觉性。突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术道德与规范建设,在全校教职工中筑牢师德师风底线。完善师德激励,充分发挥优秀校友廖俊波、省级劳模赵升云工作室等模范引领作用,树立“四有”好老师典型,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每年结合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师获全国全省优秀教师、省先进工作者、省市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党务工作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典型等荣誉,学生对教师满意度持续提高,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园文化特色持续凸显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构建校领导、各部门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以朱子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茶文化为特色,着力打造“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品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将朱子文化及其有关开发的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特色教学课程模块,开展朱子文化节、朱子敬师礼、朱子之路研习营等活动,培育并初步形成“传朱子理学,做武夷文章”的办学特色,传朱子理学、做武夷文章项目入选全国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朱子学研究中心入选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立项名单;朱子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入选福建省首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闽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学校并入选福建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结合重大节点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文化活动。举办南词《朱子之歌》、越剧《五女拜寿》等高雅艺术进校园、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各类体育竞赛、阳光体育活动,各项文体活动特色鲜明。建有校史馆、闽北现代绿色农业展示馆、大学生创新创业展馆、美术博物馆、茶叶博物馆、红十字生命体验馆、学生和教工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实体书店等文体场所。打造了逸夫讲坛、武夷文化大讲堂、圣农大讲坛等特色文化品牌,打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坚定师生文化自信。

五、加强绿色平安校园建设,环境持续优化美化

始终把“建设绿色校园”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校园建设专项规划,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环境美、品味高的要求规划建设绿色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围绕生态校园、环境育人校园、平安校园等领域,着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建设依山傍水,保护原有生态,将建筑群有机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校园环境氛围。围绕朱子文化主题打造一批文化摩崖石刻,用朱子文化内容命名了一批学习、生活区,有力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改造了休读园、梅园等一批文化景观,将绿化和人文有机结合。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良好,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垃圾分类、低碳节能、光盘行动,学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利风景区等称号。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主体责任,成立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制度,完善突发性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校地联防联控,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不良借贷风险防范教育等,确保校园环境平安有序。学校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六、强化阵地内容建设,管理持续文明有序

制定出台《公共场馆管理办法》《校园宣传阵地管理办法》《报告会、研讨会、讲座及论坛等活动管理办法》《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制度》等,对各类阵地、活动严格把关,规范审批和监管程序,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三审三校”制度,做好学生会规范管理和学生社团分类指导,管理职责明确,切实发挥阵地育人功能。重视网络阵地建设,推进校园网、微信微博、易班等平台建设,及时宣传学校转型发展办学成果。“易班”六级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学生覆盖率100%。依托网络文化工作室、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网络文化节、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学校成为福建省优秀易班共建高校,易班发展中心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易班工作站,“朱子文化进易班”、“安全微伴”在线学习系统分获福建易班“十佳品牌项目”和“十佳特色应用”。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调整充实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严格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宣传,公共载体宣传内容积极向上。精心组织学校转型发展宣传,在中央、省市级媒体推出《牢记初心使命 把学问做在闽北大地上——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记事》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报道,营造了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学校将以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继续齐心协力、担当进取、团结奋斗,坚持高标准,凸显新特色,全力推进学校文明创建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保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