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复 方行远

发布者:纪委办(监察审计处)发布时间:2020-12-15浏览次数:16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朱熹故居挂有一牌匾,上书“不远复”三个大字。“不远复”,语出《易经》“不远之复,以修身也”。意思是说,走得不远、过得不久,就应回头审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做过的事,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也是朱熹的老师——宋代理学家刘子翚临终前对他的告诫。

  古往今来,凡有成就之人大多善于自省、改正。春秋时的晏子,被司马迁称为“不辱使命,雄辩四方”。晏子曾把自己喻为一根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认为“木头”想成为有用的器具,就必须用斧子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此言,不仅说明“人非圣贤”,更道出了及时反省并修正的重要性。做人如果看不到自身的缺点过失,或虽看到但不肯“劈、削、刨、锯”,很难成大器。唐太宗李世民“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青年时期的曾国藩沾有心贪嬉游、自命不凡、做事随性等毛病。后来,他承袭理学家倭仁的自省方法,每天在日记中省察自己: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一次次的自省、一次次的洗心,使曾国藩挣脱旧我,重塑新我。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中国共产党人更是把反躬自省作为必修课,不仅经常自省责过,而且勇于知错改错,从而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无论多忙,每月都要抽出半天时间,把自己做过的事认真检查一番,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以便少犯错误。事实上,如此反躬自省、知错就改,往往比遮掩忽悠更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而且,错误承认得越早,就越容易找到错因,越能尽快地化解矛盾和危机,错误造成的危害也能及时补救。

  “不远复”,对于当下党员干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实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可预知。改革创新没有固定的路子可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搬,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或纰漏。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及时“复盘”,从偏差中发现问题,从错误中找到漏洞,从而解决问题、纠正偏差。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不远复”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党员干部要以“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精神,自觉改造提高,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勇于把自己的过错放大了看,对自己身上的“残枝败叶”常修常剪、真修真剪,自我纠错不留情,修身正行无止境。(李家林)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