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日报】走向世界的武夷茶——武夷岩茶优质成因剖析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06-18浏览次数:372

《闽北日报》6月17日第6版

 

走向世界的武夷茶 
——武夷岩茶优质成因剖析

□杨江帆 文/摄

 

武夷山茶文化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大文豪苏轼以拟人手法写的《叶嘉传》叙述了汉武帝喜爱武夷茶的传说,徐夤、苏轼、陆游、辛弃疾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以百计歌咏武夷茶的诗篇。

中国茶类丰富,魅力无限。喝什么茶好呢?

凡茶都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各具特点与魅力。根据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要求而定。武夷茶有机生态、典雅高贵、底韵厚重、千姿百态、妙趣无穷。

武夷山不仅中国人喜欢,世界各国人民也喜欢。武夷山在中国茶叶走向世界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武夷茶也和武夷山一样,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武夷茶的品质独特与优异。

那么,为什么武夷茶品质特别优异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创制于明末清初的武夷岩茶,脱胎于历史上的武夷茶(绿茶),武夷茶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我国著名茶学家陈椽教授考证发现:“晚甘侯”最早出现于南齐(公元479—502年)尚书右仆射王奂之子王肃死后,同人送给他的谥号,以表其节。王肃嗜茶,故同人送给的谥号为“晚甘侯”,据此推断武夷茶约在南北朝齐时起源。这与茶史专家郭孟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茶叶生产已遍及东南各地,茶产区域已初具规模”的观点相一致。

纵观《茶经》及其以后的茶学典籍,武夷茶最早见诸于文字的记载,是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

武夷茶崭露头角首度名冠天下于北宋。范仲淹的《和章岷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他把武夷茶比作仙茶,评为天下第一;“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他夸赞武夷茶的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武夷茶的香气胜过清幽高雅的兰芷;“长安酒价减百万 ,成都药市无光辉。”他把武夷茶的身价,高攀于长安名酒和成都珍药之上。

难怪苏东坡的诗句也说:“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喝了武夷茶,简直是飘飘欲仙了。苏轼的“咏茶”诗也印证了这点:“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由于武夷茶香气与滋味好,被时任北宋福建转运使蔡襄(1012—1067)看中,入选为贡茶。宋徽宗皇帝曾为大臣表演分茶游艺,这个时期为武夷茶崛起期。

武夷茶再度名冠天下于元朝。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在武夷四曲处设置了御茶园,专制龙团贡茶。据清周亮工《闽小记》记载:“至元设场于武夷,遂与北苑并称”而名冠天下,入贡数量仅次于北苑茶。文献记载,元至未六年(1368)全国贡茶4022斤,福建占一半,其中北苑1360斤,武夷940斤。这个时期为武夷茶崛起期。武夷茶正式成为贡茶,并持续255年。

三度名冠天下于清朝,这个时期为武夷茶大繁荣期。明末清初,在武夷山桐木村创制出红茶,从此,桐木红茶越卖越红火,风行欧美,武夷山的桐木村成了中国红茶的发源地,成为世界红茶的始祖。经历代的发展沿革,到清代初年出现了岩茶制作的完善技艺,首开乌龙茶制作的先河。

清代乾隆皇帝也写了6首歌咏武夷茶的诗。一天夜阑更深,清皇帝乾隆,读书掩卷,心倦体乏,喝完武夷岩茶之后,文思泉涌,诗性大发,挥笔写下了一首吟诵武夷岩茶的千古绝唱——《冬夜煎茶》 。“ ……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

尝遍南北名茶的袁枚(清代1716-1797)有一段记述: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 一杯之后,再试一、 二杯,令人释躁平疴、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

清朝梁章拒在其《归田琐记》中所归纳的武夷岩茶的“香、清、甘、活”的“岩韵”品质。烹则调和水、火、味,饮则品其苦、甘、和。武夷茶文化所彰显的武夷岩茶的烹煎之道,其核心乃是传统中国文化中“和为贵”的中和思想。和,其实也是武夷岩茶岩韵的哲理表征。

二、武夷山生态条件得天独厚

在武夷山,山、水、茶水乳交融,茶园大多错落于山林之间,树木间隔和茶园形成的生物链是防治病虫害的天然屏障。所以,武夷茶是典型的有机茶。生产出的茶叶,具备甘、醇、香、甜的品质特征。

武夷山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迷漫,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有机质,为茶树生长提供适度的光照和良好的水热条件,而处于岩坑峡谷的“正岩”茶区微域气候更为优越。

据福建省茶科所等的调研,凡是“正岩”茶园土壤,含砂砾量高达24%-29%,土壤疏松;土壤中磷、钾、铜、铁、锰、镁、钙、锌等元素含量较高,产出的岩茶岩韵明显。“正岩”茶园土壤的磷、钾高而氮低,“洲茶”茶园氮高而磷、钾低,“半岩” 茶园位于二者之间;适当增施有机肥、磷钾复合肥可提高岩茶品质。

三、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多彩

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自然杂交,筛选出丰富多彩的品种资源。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四大名丛: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的是水仙、肉桂、奇种等品种。还有近十年来引进的八仙茶、黄奇、丹桂、九龙袍、茗科1号、黄观音、春兰与瑞香等高香优质茶叶新品种,使岩茶的品质风味更加多样化。

研究表明,各品种主要内含物的含量有差异,特别是影响香味比较明显的醚浸出物、可溶性糖、果胶等;各类氨基酸组成的差异与各品种品质关系非常明显。

据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进行RAPD-PCR分析,得出遗传相似系数值,用UPGMA法聚类得到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武夷山九龙窠母本大红袍第2株、第6株、御茶园大红袍和奇丹及省茶科所大红袍正等种质共属同一类群。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e)的《植物种类》一书,从植物学上将茶分成二类,其中之一为Var·Bohea(武夷变种)。可见武夷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武夷山制茶工艺精湛

武夷茶的制作历史悠久,不断传承与创新。从南北朝简单的采叶做饼起,唐代蒸青团茶的研膏、蜡面,到宋代的龙团凤饼。从明代的煮青散茶,到清初不发酵的炒青、烘青绿茶,全发酵烘焙的小种红茶及半发酵的武夷岩茶(即乌龙茶)创制技术诞生,其中红茶与乌龙茶为世界首创。

由于武夷岩茶品质优异,早在1956年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十大茶人陈橼概括总结道:“武夷岩茶的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劳动人民称雄世界”。 2002年12月,武夷岩茶被国家入选为原产地保护产品。2006年5月,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获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有1个国家级传承人、3个省级传承人、12个市级传承人。

武夷岩茶产业再创辉煌

近年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产业列为武夷山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借助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地”、“旅游胜地”的优势,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从2006年开始,组织茶企业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深圳、香港、福州等地开展“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系列茶旅促销活动,广泛宣传推介武夷山双世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深厚的茶文化内涵,努力打造“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动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武夷山市茶叶面积达13.6万亩,产量7000吨,茶叶总产值从2006年的9500万元增长到14.06亿元,年均增长96.14%,茶叶税收从2006年的不足300万元增长到3300万元,农民年人均茶叶纯收入2260元。茶叶生产加工企业592 家,家庭作坊958个。茶企业纳税2529.4万元。全市注册商标企业395家,茶企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武夷山市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建立武夷山大红袍推广中心4 个,会员店36家,有大红袍茶叶销售网点3600多个,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喝到品质优异的武夷岩茶。

(作者系澳门银银河官方网welcome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链接

茶叶的保健功效

茶叶,在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作为药用植物被人们广为利用。但过去对于茶叶保健作用的认识大都属于经验性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的生物化学研究和药理学研究得到不断深入,使得对茶叶的保健作用及其机理有了进一步了解。

茶叶中含有的保健营养成分可分为3大类: 1.营养性, 如维生素c、维生素B和p一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类以及钾、磷和一些微量元素。2.嗜好性, 如茶叶中的呈味物质氨基酸(鲜爽味)、儿茶素(苦涩味)和咖啡碱(苦味)、香气成分和色素等。3.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成分,如多酚类(儿茶素、儿茶素的氧化物、黄酮类)、咖啡碱、多糖类、抗氧化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B和D一胡萝卜素)、Y一氨基丁酸、茶叶皂甙和必需微量元素(锌、锰、氟、硒等)。

现代科学研究揭示,茶独特的防病健身功效主要来自茶叶中的茶多酚,也就是说茶多酚是茶叶中最主要、最精华、对人体最有益的成分。自由基理论认为,过量自由基侵袭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及蛋白质,产生各种不安定的自由基,造成机体的损害,成为各种疾病最主要的病因。而茶多酚是天然高效抗氧化剂,不仅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而且能有效清除人体内过量的自由基,达到防病健身的功效。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武夷山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

Baidu
sogou